2025年上半年,上海将通过数字化手段,提升政策服务的便利性和精准性。归集市区两级惠企政策的“政策超市”将正式上线,上海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一、从线下到线上 此次推出的“惠企政策精准服务”平台,统一归集了所有上海市涉企的优惠政策文件,并将所有申报类事项都“挑”了出来,共854项。也就是说,在这一平台上,企业可以找到所有涉及资金扶持、融资贴息、税费减免等方面的申请事项和政策文件。 在2024年下半年,“惠企政策精准服务”平台试点搭建过程中,有60余个申请事项被作为试点进行数字化推广。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一级调研员杨立娟介绍,未来“惠企政策精准服务”平台将逐步推动申请事项的数字化转型,能够线上办理的尽量线上办理,能够“免申即享”的尽量“免申即享”。
二、从迷茫到精准 根据市发改委对营商环境的前期调研,政策“不好找”“看不懂”“不好用”“用不上”“用不畅”是企业面对优惠政策的5大痛点。为了解决这些企业困扰,此次一网通办打造“政策超市”的重点就是提供精准服务。比如企业最关心的信息就是时间和金额。在“惠企政策精准服务”平台上,申报事项会用醒目的绿色标识框出申报时限,用橘红色的字体标明最高奖励金额,关键信息呈现一目了然;如果企业不知道有哪些项目自己可以申请,可以点击“立即匹配”,系统会根据企业的公开数据,将初筛后适合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推到企业用户首页;再比如,企业不知道自己申请需要满足什么条件,可以使用“智能体检”功能,不用再自己翻文件,只需要做几道判断题,就能对优惠条件做出基本判断。 政策精准服务不仅要做到“政策找人”,更要能让企业“拿来就用”。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处副处长孔媛介绍,目前上海已出台有关优化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务的工作指引,要求政府各单位从政策调研、政策起草、政策发布解读、政策兑现等环节进行优化,提升企业对惠企政策的获得感。
三、从惠企到改革 再向前一步,通过“惠企政策精准服务”平台这个抓手,上海正在推动更多政府内部的潜在变革。仍然以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政策为例,为了把这一申请事项搬到线上,市交通委与市政府办公厅、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一起,花了3周时间,对政策进行文本拆解、贴标签,这样政策的文字语言才可以转化为系统可以录入的数字化语言。这不仅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阅读门槛,更是在推动自身行政方式的重塑。“政策拆解”和“数字化”改造的难点,实际上不在于文字转化,而在于业务部门要给出优惠政策明确的适用范围和享受条件,这一定程度上拿走了业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,增强了对政策服务效率的管控。
来源:解放日报 2025年2月4日